“轮子离地那一刻,整个舰岛都在震动!”——这是福建舰甲板勤务兵对首次电磁弹射的原话。
2025年9月22日,海军一纸官宣:
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多型隐身/非隐身+固定翼预警”全套电磁弹射的国家。
同一天,从渤海到西太,从社交媒体到五角大楼,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条平直甲板——因为这不是三架飞机的起降,而是一整套远海空战体系的“成人礼”。
01 三型机同框:航母界的“全家福”瞬间
歼-15T——熟悉的面孔,全新的心脏。增重仅400kg,却塞进了电磁弹射拉杆、有源相控阵雷达与霹雳-15E,空战半径保持1200km,载弹量从6t提到8t,实现“满载满油弹射”。
歼-35——海军版“隐身刺客”。内置弹舱4枚中距+2枚近距,RCS<0.01㎡,与F-35C同代同档。弹射重量28t,比岸基型增重1.8t,全部用于结构强化与防腐涂层,专为高盐雾、高过载舰上环境量身订做。
空警-600——“海空司令部”。双面相控阵旋转雷达,S波段400km预警,X波段200km火控引导,可同时跟踪300批目标,引导32枚远程导弹拦截。官方绰号“小E-2D”,但体重轻2t,滞空时间>6h。
三者组合构成“远距预警+隐身踹门+重载洗地”的黄金三角:空警发现目标→歼-35隐身突防夺取制空→歼-15T外挂反舰/对地弹药饱和打击,全程电子战掩护,一套流程把航母打击群火力圈向外推了600km。
02 电磁弹射:一条甲板改写战争节奏
福建舰采用国产中压直流电磁弹射系统(EMALS),比美军交流方案少30%体积、25%操作人员,却拥有以下硬指标:
弹射间隔:45秒(福特级为60秒)
最大弹射重量:45t(满载空警-600轻松弹)
能量回收:85%,比蒸汽弹射省60%淡水
故障率:每千次3次(蒸汽系统为20次)
这意味着什么?单日最大起飞架次从辽宁舰的24架次跃升至**160架次**,接近福特级理论峰值。
换句话说,老美吹的牛!我们已经实现了
战时12小时内,福建舰可放飞**120架次**,足够把两个护航支队所有反舰导弹打光再补弹一次,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日出-日落”全天候压制。
03 从“能飞”到“能战”:跨过最后一道门槛
官方通稿里有一句看似例行公事的话:
“验证了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
翻译过来就是——**弹射座椅、起落架、机身框、航电接口、武器挂梁**全部国产化,
无需再看任何国外标准脸色。
以后想上舰,只需按这套“中国版ICD(接口控制文件)”改,就能在45天内完成“岸基→舰基”转换。
换句话说,福建舰不是终点,而是**标准化平台**的起点:
歼-15D电子战型、歼-35双座型、攻击-11舰载无人僚机,甚至下一代六代机,都能直接起飞。
04 世界航母版图一夜生变
- 美国——11艘航母,5艘部署亚太,却首次面对同代电磁弹射对手;
-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还在滑跃,F-35C上舰计划拖到2030;
- 法国——“戴高乐”核动力+蒸汽弹射,下一代PANG 2038年才服役;
- 印度——“维克兰特”连固定翼预警机都没敲定,电磁弹射更在PPT。中国用“一艘8万吨级平直甲板+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的完整组合,一步迈入“全球航母俱乐部”第一梯队,
而且把入场券的门槛直接拉高到“隐身+电磁+固定翼预警”三件套,
后面玩家再想跟进,先得问自己的工业体系答不答应;
05 结语:三架飞机的起降,一条体系的崛起
当歼-15T的尾钩挂上阻拦索,当歼-35的弹舱门在甲板上缓缓关闭,当空警-600的旋转雷达罩指向海天之间,
世界听到的不仅是三声弹射器释放的闷响,更是中国海军远海作战体系合拢的最后一块拼图。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轨道,不只是飞机的跑道,更是人民海军驶向深蓝的高速公路,
日出东方,甲板平整;
一声令下,万钧雷霆;
从此,太平洋的西侧,有了全新的空战规则。
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专业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