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华医方(TCM)
图片
图片
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中医是怎么知道你身体内部情况的?这就要说到咱们中医的独门绝技——脉诊。别看只是搭个脉,这里面可是藏着大学问,简直就是医生的顺风耳和千里眼,能直接感知你身体内部的风吹草动。
寸口脉,简单说就是手腕内侧桡动脉跳动的地方。中医认为,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精华会沿着经络运行,最终汇聚到寸口这里形成脉搏。所以寸口就像一个信息中转站,把五脏六腑的状态都反映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三指按压,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关的位置,在手腕上最突出的骨头旁边,关前面是寸,后面是尺,左右手各有寸关尺,加起来就是6部脉,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区域。这寸关尺可不是随便分的,它可是有讲究的。古人发现,左手寸部主要对应心和胸腔中间,右手寸部对应肺和胸腔;左手关部对应肝胆,右手关部对应脾胃;而左右手的尺部都对应肾和小腹区域。是不是有点像地图?通过摸不同位置的脉搏,就能大致判断哪个脏腑可能出了问题。比如你感觉左手寸部脉搏特别快、特别强,可能就要注意心脏方面的问题了;如果右手关部感觉沉闷无力,可能脾胃功能不太好。当然,这只是初步判断,具体还得结合其他症状来看。
说到脉诊,就不能不提一位清代的大医家黄元御,他老人家对脉诊的理解非常独特,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他认为诊断脉象不能只盯着某个脏腑,而要先看整体的气机升降。什么叫三焦气机?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人体内能量运行的高速公路网,气机升降出入就是指能量在网络里怎么流动、怎么变化。黄元御认为脉象的变化首先反映的就是气机运行的大方向,比如他可能会说左关脉大,说明肝气不升;右关脉大,说明胆气不降,这就要从整体的能量流动角度去理解了。
很多人以为脉象就是摸摸脉搏,跳得快不快、强不强?其实没那么简单,中医讲究脉象的神韵,也就是脉搏跳动时那种感觉、那种气质。比如弦脉摸起来感觉像琴弦一样绷紧,有弹性,但又有点硬邦邦的,这往往提示肝气郁结,想发泄又发泄不出来,憋着一股劲儿;再比如洪脉,那感觉就像夏天的洪水汹涌澎湃,非常有力,通常是阳气太旺,或者热邪亢盛的表现;还有缓脉,感觉脉搏跳得慢悠悠、软绵绵的,像老牛拉破车,多见于脾胃虚弱;涩脉就像沙粒摩擦,一下一下很不顺畅,提示气血不足;沉脉则是感觉脉搏跳得很深,得使劲按才能摸到,往往跟阴寒内盛、阳气不足有关。光是形状还不够,还得体会它的感觉。
除了寸口脉,中医还有一种叫人迎脉的诊法。人迎脉在哪?就在脖子前面,喉结两侧,颈动脉搏动的地方。寸口脉我们刚才说了,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属于里;而人迎脉更多反映的是六腑和体表的情况,属于外。这两者结合起来看,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身体状况。比如如果寸口脉明显比人迎脉大很多,可能提示内脏功能亢盛,但体表相对虚弱;反过来,如果人迎脉比寸口脉大,可能提示体表有热,或者六腑功能亢盛,而内脏相对不足。这就像看一个人,既要看他的内在精神状态,也要看他的外在表现一样。
刚才我们主要讲的是寸口脉,但中医脉诊的视野可不止于此,还有一种更古老、更全面的诊法,叫做三部九候。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在头面部、手部、足部选取动脉进行诊查,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个层次,比如上部的额头动脉是天,脸颊动脉是地,耳前动脉是人,这样一共就有9个点可以诊脉。这种方法更加细致,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身体各个部位的气血状况。虽然现在临床上用的少了,但它体现了中医对人体整体性的深刻认识。
咱们前面提到寸关尺对应不同的脏腑,那么具体来说,每个脏腑的正常脉象和异常脉象是怎样的?这就涉及到脏腑脉象了。比如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摸到的脉象就可能是弦脉,那种绷紧的感觉;心主血脉,如果心火亢盛,脉象可能表现为洪脉,跳得又快又有力;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脉象就可能表现为缓脉,跳得慢而无力;肺主呼吸,如果肺气不足,脉象可能表现为涩脉,跳得不顺畅;肾藏精气,如果肾阳亏虚,脉象可能表现为沉脉,跳得比较深。这些典型的脉象就像是每个脏腑的身份证,帮助医生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中医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念,叫做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环境是相通的,四季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这种影响也会体现在脉象上。比如春天万物生长,阳气开始生发,所以春天的脉象应该是柔和舒畅的,有点像弦脉的感觉,但又不是那种紧张的弦;夏天阳气最旺盛,万物繁茂,所以夏天的脉象应该是浮洪的,跳得又快又有力;秋天阳气收敛,万物成熟,所以秋天的脉象应该是浮涩的,开始有点收敛的意思;冬天阳气潜藏,万物闭藏,所以冬天的脉象应该是沉迟的,跳得比较慢也比较深。了解这些四时脉象,不仅能帮助我们判断季节性的健康变化,也能指导我们如何顺应天时来养生。
在所有脉象中,有一种是最令人担忧的,叫做真脏脉。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身体非常虚弱,尤其是脾胃功能衰竭到一定程度时,正常的脉象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各个脏腑本源的非常不好的脉象。比如真肝脉摸起来像刀刃一样锋利,或者像琴弦一样绷断;真心脉坚硬而搏动,如操带钩,按之坚,来盛去衰;真肺脉大而虚,轻虚以浮;真肾脉搏动而中断,像弹石头一样。这些真脏脉的出现,意味着身体的根本能量已经耗竭,胃气衰败,预示着病情非常危重,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所以“无胃气见真脏”,是中医判断病情危重的一个重要标志。
脉象的浮沉大小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浮脉就是感觉脉搏跳得比较浅,轻轻一按就能摸到,通常提示阳气向外越,病邪在体表;沉脉就得使劲按下去才能摸到,提示阴气内盛,病邪在体内深处;大脉就是脉搏跳得又大又有力,通常提示阳气亢盛或者邪气太强;小脉就是脉搏跳得又细又弱,提示阴气不足,正气亏虚。当然这里面也有辩证法,比如同样是浮脉,有时候是表证,有时候也可能是虚阳外越;同样是沉脉,有时候是里证,有时候也可能是阳虚。所以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中医脉象的种类非常多,古人总结了24种基本脉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大脉、小脉、长脉、短脉、缓脉、紧脉、芤脉、革脉、促脉、结脉、代脉、牢脉、濡脉、弱脉、散脉、伏脉、动脉。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浮、沉、迟、数、滑、涩、大、小、长缓紧等等,每一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临床意义。比如滑脉就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多见于痰湿食积或实热证;紧脉就像绳索一样绷紧,多见于寒症或疼痛;促脉是脉搏跳得快,而且有间歇,多见于阳热亢盛或气血亏虚;结脉是脉搏跳得慢,而且有间歇,多见于阴寒内盛或气血亏虚。这24脉就像一本脉象百科全书,掌握了它们就能大大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说了这么多脉象,那脉诊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它能帮助我们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很多时候身体还没出现明显的症状,但脉象可能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通过定期的脉诊,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未病先防;其次,对于已经生病的人来说,脉诊能为医生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医生可以通过脉象了解病位、病性、病势,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后,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脉象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脉象的变化来调整饮食、作息、情绪,进行更好的养生保健。
脉诊,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诊断技术,更蕴含着深刻的中医哲学思想和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洞察。
精
选
阅
读
原创推荐
《四圣心源》六气:疾病的根源,从六气看人的健康
明代古方·震惊现代医学界的"起死回生"丸
国药·牛黄清心丸
补肾国药·六味地黄丸
《跌打秘方》论治法
补肾强筋·骨质疏松食疗良方
色盲、夜盲、近视等眼病的家庭食疗良方
洽腰肌劳损中医良方
《古今医鉴》脉学大要
《古今医鉴》脉体捷法(脉相大全)
不老丹·七宝美鬓丹(生发·乌发)
4款祛暑饮食制作法(非常有效)
针灸按摩·解表清热穴之曲池穴应用
慢性前列腺炎·电针疗法
妙方巧治大暑病·中暑
中医古老·药敷掌心疗法
拔罐会“伤元气”,这是真的吗?
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措施
牙髓病诊断与治疗
脑血栓的护理方法
脑肿瘤病理及其治疗
《跌打损伤方》诊断与治疗方法
红斑狼疮的专方治疗
中医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
失眠抑郁症的自我调理法
面诊看脏腑,如何改善气色?
晕厥病人的家庭救护方法
中医古方古法·治疗风湿病
青光眼失明,还有救吗?
颈椎病的日常生活护理
中医养生交流群
图片
中医资料在“群文件”里
图片
中医交流群
加入
微信扫码入群
华医方
中华行医方,大医精诚心。博览极致医源,秉持仁心,开创医识新篇。我们专注于中医国粹传承与传播,涵盖医方、药膳、推拿、针灸、养生等,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关注我们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专业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