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作者 :儒风君
元稹的“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生动地描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开启。
天气虽然炎热,但还未达到极致。但是,很多人已经感觉到食欲不好、失眠多梦、形体消瘦等,正是中医常说的“夏季无病三分虚(即脾虚、胃虚、气虚)”。
因此,小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请牢记以下6点,安然度过炎炎夏日!
01不要贪凉
炎热的夏季,人们最喜欢整夜开空调、冷水浴、睡凉席、喝冷饮等。
这样做,极易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诱发肠胃功能紊乱,损害脾胃的阳气。长时间吹空调,会引发“空调病”。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百病从寒起。”
正确的做法是,喝绿豆汤、吃西瓜来解暑,不要空腹吃生冷食物。空调设定在26℃左右,避免直吹冷风。
中医学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非常重视阳气的保护。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夏季,如果贪凉过了头,就会伤到阳气。
道家也有相似的养生理念:“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强调人们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得热,该出汗得出汗。否则,迟早是要生病的。
图片
02晚睡早起
酷暑难熬,昼长夜短,阳气充盛阴气不足。
很多人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引发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白天精神萎靡不振。
《黄帝内经》有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晚睡早起能够可以避开高温时段,有利于第二天的学习,更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晚睡早起,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适当推迟入睡时间。
晚上休息不要超过11点,熬夜会耗费人的心血,破坏身体的运作,影响三焦淋巴系统的正常排毒。
早晨5点开始阳气逐渐旺盛,此时起床,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状态。
俗话说:“午觉不睡,下午崩溃。”
中医很讲究子午觉,每天坚持午休,可以补充阳气、养好“精气神”。如果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体也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调整好睡眠状态,可以保持气血的平衡。
03饮食清淡
夏季高温闷热,人们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脾胃功能减退。内火不容易排出,食欲普遍下降。
中医强调五味(酸、苦、甘、辛、咸)的适度使用,“辛咸过度”会导致湿热内生。
养生要平衡饮食,以清淡、降火为主。苦瓜、丝瓜、冬瓜、西红柿、茄子等,都是消暑解热、生津止渴的应季蔬菜。
反之,肥甘肉厚、辛辣油腻的饮食,会加重内火,出现长痘、口舌生疮等现象。
夏季湿气较重,可以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化湿的食物。既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又能增强脾胃的功能。
民间有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不用开药方。”
姜性属温,在小暑节气,多喝热姜水,既可以发汗温中,又能健运脾胃。
这,是老百姓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养生智慧。
04多多补水
烈日当头,人们出汗多,容易造成身体缺水和电解质的流失。注意科学地补水,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
西医认为:“水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构成内环境的主要物质之一。”
中医认为:“水是人体阴津的根本,具有滋养、调节和代谢的核心作用。”
运动后,如果立即喝啤酒、茶饮料、咖啡等,会加剧身体脱水。应该喝加少量食盐的温开水、绿豆汤等。
科学饮水、高水分饮食、皮肤护理都可以补水。每天饮用2千毫升的白开水或者淡茶,碳酸饮料和含糖饮品会加重脱水。
物极必反,每次喝水时,要分次均匀地补充。如果一次性大量饮水,不但会对胃产生刺激,而且会造成水利尿,加速水分的流失。
图片
05静心安神
骄阳似火,人们往往容易心烦急躁、坐卧不安。因此,重视心神的调养尤为重要。
尤其是老年人,切忌大喜大悲。如果情绪激动,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白居易在《消暑诗》写道:“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告诉人们:保持超脱物欲、宁静淡泊的心境,以简约的心态面对生活,是夏季最好的养生。
白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的“心静自然凉”,妇孺皆知。通过内心的平静来消解暑热,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人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艺活动,如读书、下棋、绘画、听音乐、钓鱼、冥想等,都能做到“心静自然凉”。
小暑养生,养心是关键。只有保持心绪平和,才能处处皆风景。
06适量运动
有句谚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清晨傍晚,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们认为,多出汗才能将身体里的湿气排出来。
其实,大量的出汗,会伤到元气和津液,对身体不利。
夏季,坚持慢跑、骑自行车、瑜伽等运动,就可以调节身体的代谢、促进体内排除毒素、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以后,千万不要立即冲凉,最好用温水冲澡。
在高温天气,运动是把双刃剑。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顺应自然规律的运动,规律就会保护你;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注意方法、技巧。
▽
愿您不要贪凉、晚睡早起、饮食清淡、多多补水、静心安神、适量运动,拥有“暑”不胜数的好运!
文末点亮小红心,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关于股票配资最新情况,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专业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